【美国本科】蒙大拿州立大学建筑系唯一一个中国学生的自白
新邦教育

其实特别感谢新邦可以做这样的一个活动,对之前出国的孩子都做一个专访。我想写点关于我留学的这些事情已经蛮久了,但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契机来开始写。刚好这次周老师来给我做专访,让我可以把这些心路历程记录下来。

我在2012年12月31号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第一站西雅图。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更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由于飞机从北京起飞的时候就已经晚点了,所以等我到西雅图再过了海关之后,飞往我的学校所在地Bozeman的飞机已经起飞了。可能是因为从7岁就开始读寄宿学校的关系,我并没有觉得很慌乱,而是找到了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柜台,跟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之后得知,最近的一班飞往Bozeman的飞机是两天以后。所以我就在机场把大行李箱寄存了,拖着我的登机箱就走出了机场。我还记得我走出机场,呼吸到西雅图的第一口空气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空气真好,但是也真冷呀,湿哒哒的感觉跟成都真像。”我还记得当我在机场旁边的汽车旅馆住下来,跟国内的朋友视频的时候,朋友说了一句话“感觉你瞬间就适应了,完全不需要过度。”我那个时候的内心不知道是有一点点小小的自豪,还是说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和失落所以才故意装作无所谓的跟朋友谈天说地。

跟很多人不一样,我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那种所谓的兴奋期。我坐飞机的时候不兴奋,下了飞机也不兴奋。一路都是该睡睡该吃吃,从没有觉得“哇,我马上就要到美国了,好开心啊!”等我飞到学校所在地是两天以后。因为很不幸晚点了没能赶得上学校安排的接机,等我到Bozeman走出机场的时候有点懵逼。跟国内完全不一样的风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那种要溢出来的淳朴的建筑风格和气息扑面而来,随后我就意识到这个机场没有出租车,一辆也没有。虽说后来了解了美国很多小城市的出租车都不是满大街跑的,需要自己打电话叫车。但是,对于刚来美国的我来讲那个时候完全不了解。我很清楚的记得我到Bozeman是个星期天的下午。零下30几度的天气着实让我非常清醒,我一边领略落基山脉美好的雪景我边在在心里想“完犊子了,没有出租车,学校联系不上,怎么去宿舍!“后面很走运遇到一对印度的留学生也是来机场接他们的学妹,看着我拉着行李箱站在寒风中发呆,于是主动问我是不是来读书的,需不需要搭车去学校。我是提前报道的学生,所以我本身的寝室还没有开门,于是这一行三个印度学生带着我在学校每个宿舍的信息台查询我的临时寝室到底在哪里,直到把我安全交给宿舍协管员他们才放心离开。坦白的讲,我的内心对他们非常感谢,也是他们温暖了我对于Bozeman的第一印象。我那个时候是真的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啊,人家来问我要不要搭车,我想都没想就说好。其实后面想想也得亏我是在Bozeman上学,要是换了别的大城市,我可能早就被卖去黑煤窑了。比如想想后面的章莹莹事件,多慎得慌。

说说我待了快五年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Bozeman。Bozeman是蒙大拿州的第二大城市,或许说城镇更为准确吧。一共有6万人的样子,常住人口3万左右。对,你没听错,第二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只有3万。剩下的3万全是由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师生凑够的人数,所以一放假就是个空城。先说说我为什么爱它吧。这是一个特别可爱特别安全民风特别淳朴的小镇。我刚来第一学期因为还没有买车,经常从超市出来拎着大包小包就会有人开车路过我问我需不需要搭车。真的,这一点特别感动。我估计我这辈子在别的地方都不会有这待遇了。第一学期在食堂吃饭之后就把外套忘在了椅子上,过了一个星期才想起来衣服不见了,想起来的理由还是因为要用银行卡,而卡,在那件外套里。倒吸了一口凉气赶快往食堂跑,去了之后问刷卡的大妈,人告诉我说,啊,就在墙上挂着呢。我赶快走过去一摸兜,卡还在,钱也没少。这样的安全感以至于让我在那之后就养成了不锁门不锁车的“坏习惯”,那种夜不闭户的安全感是真的在别处无法体验的。但说起对这个地方的恨,那也是犹如滔滔江水。首先让我特别崩溃的是长达八个月的冬天和六个月的雪季。很多人肯定都不知道这个小地方在哪儿,来,我先给你们科普一下地理知识。Bozeman所在的州叫蒙大拿州,在美国的西北部。左边是爱达荷州和华盛顿州,下面是怀俄明州,上面是加拿大。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一个在落基山脉西边一个鸟不拉屎还鬼冷的小山村。如果放在中国,大概就是甘肃和新疆交界一带。没错,地理位置就是这么的偏僻。从Bozeman往别的地方飞的航班淡季每天只有一班,如果是旅游旺季则会有两到三班。但偏偏就是这么个偏僻的小山村,居然占据了两个黄石国家公园入口的黄金口岸。从Bozeman出发,开车一个半小时和两个小时分别可以到黄石公园的北门和西门。所以当你们从中国风尘仆仆远渡重洋的过来看黄石公园的地热景象的时候,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每个周末去黄石遛个狗(不要太羡慕我)。零下30几度的漫长冬天最先让我对美好的冰雪世界失去了新鲜感和耐心。在一次步行一个小时去沃尔玛购物并且发现冬天的公交车只开到下午四点,意味着我还要拎着大包小包自己走回学校之后,我对着电话那头的我妈哭着说”妈妈,我要买车!“于是那之后我就有了人生的第一辆车,一辆05年的福特福克斯。不要笑我,那个时候太天真,对于车一窍不通。不过再怎么不济,也至少有交通工具了,不用再天寒地冻的自己走路去买食物了。

其实这些生活上的不便和气候上的不适应远不及留学给我带来的心理上的折磨的万分之一。我是一个建筑系的学生,是我们蒙大拿州立大学建立建筑系以来第一个从本科开始念建筑的中国学生。所以我在报道的第一天就被寄予了高度的期望。接下来的四年,我真的是我们专业唯一一个中国学生。不是一个年级,是整个建筑学院,就我一个中国人。美国的大学真的跟我之前想的太不一样。繁重的课业让我经常觉得喘不过气来。建筑系是一个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自我要求特别高的一个专业。我们大一进去的时候还不是建筑专业,叫做预备建筑专业。我们规定大一结束之后,要将大一所学的所有东西做成一个作品集,上交给学院,由学院的教授来给你的作品集打分。满分12分,必须拿到6分以上才可以进入大二,成为一名真正的建筑系的学生。如果不幸没有通过评分,那么,我有两个选择。第一,重修一整年的课程;第二,建筑系不适合你,请换个别的专业吧!建筑系的学生中间特别流行一句话,“如果你觉得这学期是你最难的一学期那么你就错了,因为对于建筑来讲,每一学期所学的知识都会让你觉得,我这学期是最难的“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学科。我们建筑系的楼,是整个学校里面唯一一栋24/7开门的楼。原因很简单,如果你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意味着从今往后你跟睡眠和社交就可以说再见了。平均我从大二开始,每周的课时时间是21-22个小时。美国的大学一般都要求每一个课时时间对应相等的课外学习时间。也就是至少一周40个小时就都在那栋叫做Cheever的专业楼里度过。我们的楼里有冰箱有微波炉,就差放两张上下铺了。熬夜对建筑系的学生来讲都是家常便饭,更多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熬夜画图做作业粘模型一直到早上5,6点,然后回家去洗个澡,接着8点又开始新一天的战斗。这种魔鬼般的作息,我们称之为“刷夜”。作为整个建筑学院的唯一一个中国学生,为了学建筑我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会因为做不出来作业或者因为作业太难哭出来,但是我哭过。我没有所谓的学长学姐可以带我,也没有人可以去取经。我能做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和厚着脸皮去问班里的同学。我经常调侃自己说“建筑虐我千百遍,我待建筑如初恋”。这种跟一个专业谈恋爱,并且还要永远无条件为其付出的感受我相信肯定是因为这个专业特有的魅力。
 
想了解更多关于美国留学生活的信息和留学知识,请登录新邦教育官网:http://www.usplan.cn在线咨询,或拨打免费电话18081090791进行咨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