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高留学,许多家长褒贬不一;许多学生的实际案例看来,也因人而异。诚然确实有不少案例,是学生去美高之后管不住自己,学业没有任何进步,不得不接回来重新适应国内就学环境的;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出去之后,事事都需要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独立性增强、适应迅速,也因为能够快速的融合到整个美国的文化社会大环境与学校的小环境里面,不仅而进一步申请到理想中的大学,距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更对自己有了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不仅愿意为他人和社区服务,更在这个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自立、成熟,建立起了自己的领导力。
Tracy,就是其中的后者。
四年美高,申请到了福德汉大学的商科会计专业(全美专业排名27位),大三到索尼实习,并拿到了大四暑假前往四大之中德勤会计事务所的实习Offer;这对于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意味着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有了一个有相当深度与宽度的平台。
没有成功可以被复制;然而,在前人的脚步中,我们总能够看到,有束光,让后来者,可以追随着,找到同样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德勤的Offer,是美国学习生涯的句号;也是冒号;更是逗号,或者是破折号。因为,在Tracy的眼中看来,凭借自己的的那份冲劲,一切皆有可能。
第一部分 初出茅庐的国际中学生
紧张,兴奋,不舍,畏惧,期待。
我想这些都是每一个留学生,在人生中第一次独自出国开始一段未知的留学生活时的心情;我想这样的词语即便一直延续下去,也没有办法百分百的描绘每一个留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心中五味杂陈的心情。
当时间回溯到2010年7月3日,当15岁的自己从成都双流机场离开,坐上美联航UA88的航班前往纽约的时候,自己那时那刻的心情我也记得不是那么清楚真切,可是我记得当时只觉得在美国8年的留学之路会很漫长,感觉8年大学毕业后的自己离自己太过遥远。
没有想到现在已经2017年,不知不觉自己在美国已经7年。
经历了美国的高中生涯,度过了大学三年到现在大四面对求职实习;七年时间,自己也从别人眼中的小妹妹,变成了一个学弟学妹口中的学姐。中国人总会说七年之痒,似乎七年就是一个节点,一个会发生变化的时候。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些文字来回顾总结一下自己在美国七年的求学之路,也是给看到的每一个人分享一些我的经历。
面对留学,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视角不同,在这里,我也只是希望能够客观分享我的经历、分享我在留学每一个重要当下的那份喜怒哀乐。可能读者看到,会有正面也会有负面,但是不论正面亦或是负面,我的目的是还原一个我自己的真实美国求学之路,从而让更多人全面地了解,一个女生的八年美国留学之路。
其实从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和父母大概就计划好了我会出国读书,只是不确定什么时候出国。当时的计划大概更多考虑是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高中是基本不在计划内的。
到了初二,中学出国留学生逐渐增多,同时也看到国内升学考试的压力强度对于我的改变,妈妈建议我改变计划,先在国内就读国际部中学,然后去美国读本科。
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初三时我妈妈去了一次美国,亲身感受美国文化与高中教育并与国内的高中教育进行比较之后,决定初中毕业之后我就去美国就读高中。
当时我在国内读初中的状态是,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十一点睡觉,期间除了吃饭上厕所,时间全部在学习在做卷子考试。我妈妈认为我的精神状态和美国十五岁青少年有着天壤之别,缺乏十五六岁的我本应拥有的活力与青春。既然最后要出国,不如早一点出国增强英语同时更好了解美国的文化。综合权衡之后,我和我父母做出了我去美国读高中的决定。之所以特别强调了一下这个细节,是因为我认为出国留学这一决定,应该是学生与家长一起做的决定。
毕竟学生是要去接受教育出国的那个人,他自己的想法感受十分重要应该得到尊重倾听;而家长拥有更多的阅历经验,也是物质精神上都需要付出的人,家长的意见也是长远而有建设性的。因此在满足家长与学生两方面的意愿想法之下,做出的留学决定才能够让学生和他的家庭受益最多收获最多。
在我们决定了去美国读高中之后,我和我妈妈就开始考察学校。我们最后是决定在我姨妈家附近的高中走读,而非是传统的寄宿学校或者寄宿家庭的留学模式。由于是我姨妈家附近的本土美国高中,因此我也没有被学校要求出具语言成绩,我也就没有考过小托福等语言类考试。而是寒假和我妈妈在美国考察学校期间,学校直接对我进行了面试和语言考试。
在确定学校,拿到Offer拿到签证之后,我在2010年的7月便踏上了去美国的八年留学之路。我仍然记得当时的自己,一个矮矮小小的我留着当时盛行的齐刘海,搭上了去纽约的班机。当时自己心里的心情很难描述,有对未知学校陌生国度的紧张,也有兴奋激动。同时也有对自己独立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离开父母离开成都的不舍难过。怀揣我所有的情绪,我就这样开始我的四年美国高中。
关于更多美国高中留学的信息,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或电话咨询我们新邦教育:18081090791